增强改革意识 服务发展大局
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区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王 峻
(2010年2月1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自治区政府批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0年全区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七届六次全委会、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任务,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服务发展大局,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会上,白玛才旺副主席和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潘书坤副巡视员还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攻坚克难、主动应对,2009年国土资源工作卓有成效
2009年是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土资源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的一年,也是我们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工作业绩和部门形象进一步提高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的有力指导下,全区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我区中心工作,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稳妥推进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动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全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中央、自治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及时启动了以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为主要内容的“双保”行动,围绕保障发展这个主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用地预审,对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等行业用地大户,采取主动上门、积极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等方法,有力保障了全区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国道214线芒康至隔界河(藏滇界)公路改建工程、国道317线江达至妥坝公路整治改建工程及林芝巴河雪卡水电站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用地获批;完成了拉萨市2009年度城市建设用地的组件申报工作,并获国务院批准;全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达到813.32公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达到813.28公顷,用地审批量比2008年大幅增加。全区没有一个重大项目因用地问题而影响审批和建设进度。山南地区重视建设用地组件申报工作,在报送数量和报件质量上名列全区前茅。我区“双保”行动成效显著,通过了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的验收,日喀则地区国土资源局、乃东县国土资源局和聂拉木县国土资源局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获得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000亩、800亩和600亩的奖励。
(二)规范管理,国土资源工作迈出新步伐
严格监管,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一是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各级政府全面履行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全力以赴,促进了耕地保护共同责任的落实。对200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了考核兑现,逐级签订了2009年度耕地目标保护责任书,全区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持在86%以上,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表彰。二是加大土地整理开发力度。投资3990.61万元,实施了9个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开发土地1316.98公顷,新增耕地371.28公顷。山南地区还与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开展了共同推进建立保障和促进土地管理科学发展新机制试点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在乃东等7个县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273.33公顷。同时,注重加强对补充耕地的质量管理,培肥耕地土壤,提高了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前移执法关口,强化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32件,同比下降15.79%。对全区用地进行了检查清理,查出“批而未用”土地2宗、用地面积26.63公顷。四是足额兑付征地补偿费用。配合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和社会保障工作,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全区未发生因征地补偿费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五是进一步规范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行为。全区共出让土地228宗(其中协议出让201宗、招拍挂出让27宗)、面积109.39公顷、成交价款11923.64万元。六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展顺利。全区农村土地现状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农村土地权属和基本农田调查提前完成,成果已提交全国土地调查办。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投入1600万元,完成了区、地、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各级政府的土地利用决策、各部门的专业规划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七是地籍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在拉萨市和山南、昌都地区部分县开展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在林芝地区米林等4县开展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共发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65本,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178本,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证1585本。
加强管理,地质矿产管理与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组织开展了以创新地质找矿体制机制为主题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解放思想、总结实践、聚焦问题,不断深化对以找矿为重点的地质工作新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了地质工作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带动了地质矿产工作的整体提升。一是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深入开展矿山督查工作,严厉查处无证开采、以采代探等违法行为,整规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国土资源部表彰。二是加强矿业权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与监察厅共同部署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清理工作,依法注销探矿权13件,完成了采矿权全国统一配号管理工作。对在我区从事矿产资源勘查的地质勘查单位进行了重新登记备案,对区地勘局拟申办的81个探矿权进行了严格审查。为配合青藏专项的实施,促进整装勘查,继续暂停新立探矿权的登记审批工作。截至目前,全区有效探矿权1005件,有效采矿权217件。三是矿产资源三项调查进展顺利。全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完成了铁矿成矿预测报告,受到了全国项目办的高度评价;全区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基本完成,达到了要求;全区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已安排实施。四是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得到加强。完善矿产资源储量占用、登记、统计,开展了建立矿山技术档案和资源储量台帐试点,完成查明储量登记4份、矿山占用矿产储量登记4份,完成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评审备案16份,完成汇交地质资料105份。五是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召开了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西藏片区)工作会议,形成了《关于加强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西藏片区)管理工作的意见》,着力推进青藏专项整装勘查。2009年,积极争取各类地质勘查资金2.7亿元,其中青藏专项2.34亿元,启动了山南地区曲松县罗布莎铬铁矿深部找矿、部分地县多金属矿普查等一大批地质勘查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果。为自治区“二产抓重点”提供了资源依据,为加快推进我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等重点成矿带圈出了一批重要的找矿靶区,新发现矿点140余处,通过异常查证与矿产检查,新发现了洛村、格布祥玛、墨多塘、爬格、龙拉等一批可供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的铜铁多金属矿产地;对多龙铜矿、亚圭拉铅锌矿、朱诺铜矿等大型矿产地进行了普查评价,探获了一批重要的资源量;青藏铁路沿线及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5个国家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初现雏形,部分大型矿产基地近期可望形成产能。罗布莎、香卡山铬铁矿危机矿山找矿取得可喜成效,目前,国家和企业共投资4641万元,初步估算新增铬铁矿矿石51万吨,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8年,稳定职工2600人,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防治结合,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地质灾害监测预防成效明显。编制下发了《西藏自治区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和完善了巡查、应急调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危险性评估等制度。开展了地质灾害巡检、应急调查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试点工作,最大限度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全年发生地质灾害655起,造成7人死亡、3人失踪。二是基础调查勘察取得较大进展。开展了15个县(区、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以及成果汇总工作;提交了亚东口岸地质灾害综合勘察评价工作成果;开展了吉隆口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察评价工作;完成了喜马拉雅山地区重大地质灾害调查与减灾措施研究项目野外工作;实施了林芝地区冰川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调查评价工作。此外,编制了全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治规划和拉萨市、林芝地区、昌都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三是开展重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争取地质灾害防治资金3209.2万元,实施了樟木口岸重点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完成了昌都镇鲁然滑坡灾害治理招标工作、昌都县农牧中学等7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初步设计和萨嘎县城泥石流等3处地质灾害施工图设计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易灾地区的防减灾能力。四是认真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和铁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选派7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赴各地、市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工作,提供了防范地质灾害的科学依据。五是积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累计收取保证金9056.38万元,其中2009年收取1671.82万元;实施了那曲县那木切砂金矿等11个矿山迹地生态恢复工程,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治理面积20.55平方公里;完成了尼玛县玛尔夏砂金矿等10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施工图设计工作,项目总投资3140万元,完成治理面积6.03平方公里;组织申报了6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六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认真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羊八井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
(三)加强基础工作,推动国土资源管理上水平
加强规划修编工作。《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已通过部审查,目前正在进行规划成果的编制,完成后将报国务院审批。各地(市)、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展顺利。《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报部审批。
加强国土资源法制建设。持续推进全区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工作,全面开展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完成了自治区和我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了《西藏自治区测绘成果管理办法》(送审稿)和《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送审稿)。
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测绘资料345次、地形图1044幅、公开版地图20542幅、内部版地图1259幅、控制成果78点、数据2幅;向区发改委、武警、拉萨市铁路公安处等部门提供各种内部版、公开版地图5634幅(张、本);向日喀则地区边境防控一线指挥部提供1∶5万和1∶10万机密地形图303幅,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继续协助国家测绘局在我区开展1∶5万无图区地形图测绘工作。实施了《重点地区C级GPS网、三等水准测量》、《重点地区1∶1万数字地形图航测成图》一期工程。开展了《西藏自治区地图集》编制工作,进展顺利。编制出版了2009年版《西藏自治区交通旅游图》和《拉萨市城区旅游图》,增印了7000册《西藏自治区地图册》,较好地满足了我区旅游市场对测绘产品的需求。开展了全区地图市场检查和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实施了《西藏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地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信息化建设和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建成了国土资源业务网与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与七个地、市国土资源(规划)局之间的网络互联和数据的网上传输。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推进土地登记资料、土地市场信息、地质资料和矿业权信息公开查询系统建设,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群众知情权。开展了涉密地质资料清理和青藏高原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与服务项目,清理完成了成果资料2211套、参考资料1500套,提高了地质资料的利用率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四)加强机关建设,干部队伍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区国土资源系统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组织基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同志56人参加了部举办的地(市)、县国土资源局长培训班,提高了业务水平。开展了机构改革工作,目前方案已批,正在加紧落实当中。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全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得到了重点加强,为做好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通了12336违法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大力开展“扬正气、促和谐”宣传教育、领导干部作风年建设、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小金库”专项治理,配合中央和自治区扩大内需检查组对各地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保障了各地依法用地和建设项目的及时落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强化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督,严格执行预算、财务管理规定,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确保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
扎实做好维稳工作。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结合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和建国60周年大庆等各种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热情;认真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工作,深入揭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行径,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综治、平安创建和信访工作,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开展援藏工作。国家测绘局在我区召开了测绘援藏工作会议,落实援藏资金350万元、遥感测量飞机1架和各项测绘优惠政策。落实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援藏工作意见,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730余人次;选派2名干部赴国土资源部挂职锻炼,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实施了部信息中心援建的总投资200余万元的区国土资源业务网与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各受援单位加强与援藏单位的联系,定期反馈情况,提供需求信息,确保了援藏项目的顺利实施。2009年,共有14个援藏省、市来我区调研工作,投入援藏资金906万元,并帮助日喀则、山南、那曲等地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促进了我区国土资源系统业务建设、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
过去的一年,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增大,但成效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的有力指导,自治区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区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国土资源厅党组,向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向长期关心支持国土资源工作的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区直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新时期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主动作为;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抓落实的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忘我的工作作风;必须建立保护资源的新机制,形成全社会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参与资源管理的良好氛围,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落实,构建保障和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而复杂,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资源供求矛盾突出,项目用地的压力和困难加大;粗放浪费资源的现象和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存在,监管难的问题突出,执法监察任务艰巨;气候异常,引发的各类灾害增多,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需下功夫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二、认清形势、把握重点,2010年国土资源工作至关重要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落实“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决战之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任务依然艰巨,压力和困难依然存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确保‘十一五’规划项目和新增项目全部开工、力争‘十二五’部分项目起步”。全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民生工程、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多、用地量大,而且建设时间集中,带动资源需求特别是土地需求可能出现急剧增长,项目用地保障的压力很大;随着全国经济企稳回升,矿产资源回暖,受经济利益驱使,炒作矿业权的现象会逐步增多,滥采滥挖的情况会不断出现。同时,随着新一轮用地高峰的到来,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有可能反弹,规范资源市场秩序、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压力加大。
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全区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增强责任意识和紧迫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切实服务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0年全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七届六次全委会、中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抓住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和加大对西藏支持力度的难得机遇,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资源管理调控与监管,使资源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真正做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具体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全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决战之年,“十一五”规划项目和新增项目将全部开工,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我们要把有效满足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作为检验国土资源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继续开展“双保”行动,把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建设项目和各类民生工程项目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主动、尽心竭力地做好资源保障。一是超前介入、主动对接、跟踪服务。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深入基层和项目建设现场,了解、掌握好项目建设信息,为项目建设提供及时、良好的服务。对拟上项目,要积极参与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指导项目按规划选址,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及时进行用地预审,避免走弯路;对已经批准立项和初步设计的项目,要协助项目用地单位搞好组件报批,主动跟进,做好用地审批的各项服务工作;对已完成用地审批的项目,要及时按程序供地,落实用地备案制度,对用地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二是改进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总的原则是,要在审批制度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部里新出台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要求,调整改进程序,提高用地预审效率。推行远程报批和电子化申报,简化报件,加快审批进度。对重点急需项目要建立审批快速通道,实行专人负责,优先受理,全程督办,特事特办,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三是加强协调,争取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要提前与部里进行沟通,协调落实好用地规划、计划指标、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等相关问题。对工期要求紧的重点急需项目,要积极争取政策倾斜,尽可能地把我区更多的项目纳入先行用地范围。四是加强规划统筹,合理使用年度计划指标。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开展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统筹安排好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科学划定各类土地利用区,做好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新增投资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求,要把扩内需的新增项目和重点项目纳入规划之中,以确保这些项目顺利通过审批。要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用足用好年度用地指标,把有限的指标用在重点项目上。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制度,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对各地用地指标实行年初预下达、年中考核评估、年底适当调节,更加充分合理地使用好指标。
(二)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20年我区耕地保有量要达到529万亩,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繁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放松。一是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责任。近年来,国家围绕强化政府的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要求。主要是探索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耕地保护责任离任审计工作,结合新一轮规划修编、落实好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定的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并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区党委、政府已把加强耕地保护纳入各地主要责任指标进行考核。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以负责的态度,配合各级政府,层层分解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强化考核机制。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承担起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抓好保护目标的落实。二是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耕地保护能力的基础。希望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从项目规划到组织实施,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健康发展,实施好今年安排的11个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8号)要求,配合相关部门指导开展补充耕地工作,提高补充耕地的土壤熟化程度,确保补充耕地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三是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当前,在用地指标紧缺,用地量增加,耕地保护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要解决好一些项目用地规模偏大、土地利用粗放浪费的问题。各项建设要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对超标准用地项目不予受理和审批。按照《关于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加快处理批而未用土地等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9〕44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6号)要求,加强对“批而未用”土地的监管,重点清理各地批后土地供应和使用情况,并按要求进行处理。四是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我区“二调”最后阶段任务。保障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安全试运行和应用维护,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做好数据库中相关数据、图件、权属等项目的变更,确保数据库中各类土地数据的现势性。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开展我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属状况。
(三)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管理水平。继续巩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通过治乱、治散、治本,建立良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一是加强矿业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意见》(藏政发〔2009〕69号),有效监督,依法管理,严格审核地质勘查单位的资质,严厉查处无证勘查、圈而不探、以采代探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按照《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规划纲要》要求,在青藏专项部署的重点调查评价区内,原则上暂停向社会出资人办理新的探矿权登记,着力推进青藏专项整装勘查、整体开发。二是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等十二个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41号)要求,大力推进整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进一步构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长效机制。这项工作,是我们今年的重点,明天下午还要进行专门的安排部署,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确保按时完成。三是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和登记统计、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储量利用调查、矿业权评估管理、补偿费征管等各项工作,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大力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管理好利用好已找到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平。
(四)实现找矿取得新突破。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我区矿业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已将矿业列为我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明确要求有重点地发展优势矿产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地勘工作。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我区地质工作的投入,启动了青藏专项工作,为我们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加强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多渠道争取地质勘查资金,引进更多有资质、信誉好、有实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参与投资与建设,有效组织以青藏专项为重点的各类地质勘查项目。加强铜、铬、硼、锂、钾、锌、铅、金、锑、铁、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勘查。重点在藏东“三江”、雅鲁藏布江、班公错—怒江等重点成矿区带部署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加快驱龙、冲江、吉如、朱诺、多布杂等大型铜矿床和尼雄大型富铁矿床勘查进度。加大罗布莎铬铁矿区等国有重点矿山深部地质工作力度。加强青藏铁路沿线已发现的铜、铅、锌、富铁矿、锑等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做好开发前期评价和可行性研究,力争提供若干可供近期开发的大、中型矿产地。加强甲玛多金属矿、巨龙铜矿和玉龙铜矿二期及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建设。二是改善地质工作环境。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群众的有效沟通和利益形成机制,营造矿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项目组在开展野外工作之前,必须持项目承担单位介绍信、项目任务书、审查通过的项目设计书等资料到国土资源厅登记,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进入工作区之前,必须到工作区所在地(市)、县(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取消各种违规收费,不得擅自收取“保证金”、“抵押金”、“补偿费”等费用,也不得以土地或矿产资源入股分红。要广泛宣传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形成全社会支持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共识。对于盗窃、抢夺勘查单位财务,破坏勘查设施,扰乱勘查作业区生产生活秩序,以及故意挑拨、煽动群众闹事的不法分子,要依照法律法规予以严惩。努力建设和谐矿业,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提高矿产资源对培育优势产业的保障能力。
(五)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认真落实《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工作方案》,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重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专业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网络。继续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开展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勘察。做好县(区、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汇总、资料汇交工作,为我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三是加强地质环境治理。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努力打造绿色矿业,切实保护好西藏的碧水蓝天。四是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利用好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好易灾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昌都镇鲁然滑坡、樟木镇后山崩塌等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五是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继续做好札达土林、昂仁搭格架地热间歇喷泉群、日喀则群让枕状熔岩三个地质遗迹类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强羊八井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及保护能力建设,使地质公园在保护地质遗迹,发展地质旅游经济,普及地学知识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六)进一步提高测绘成果服务能力。认真贯彻《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测绘援藏工作的意见》,落实人才、基础测绘工程、资金、成果数据、基础测绘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继续实施西藏重点地区C级GPS网、三等水准网测量和1∶1万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及成图项目;完成《西藏自治区地图集》的编辑出版;实施《领导机关工作用图》项目;完成《西藏自治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完成《西藏自治区“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的编制论证工作;加快数字化基础测绘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提高测绘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七)加强国土资源基础工作。一是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类建设用地的统筹和管控,层层落实土地利用各项主要指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审查各类建设规划中的用地规模和标准;加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按照矿产资源规划审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组织编制《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为做好“十二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加强国土资源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抓紧《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办法》和《西藏自治区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规定》的审批,争取早日实施。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国土资源的新形势新政策和取得的新成绩,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水平。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强金土工程一期建设成果应用,着力搞好“金土工程”二期立项准备。加强国土资源业务网与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向厅属事业单位和重点县延伸,并运行好已有的金土工程业务系统。
(八)扎实推进国土资源系统援藏工作。认真总结“十一五”全国国土资源系统援藏取得的成就,着手编制“十二五”国土资源系统援藏工作规划。在编制“十二五”国土资源系统援藏工作规划和提出项目需求时,相关部门要主动到对口援助单位开展调研和学习,结合各自实际,提出“十二五”期间的项目、干部锻炼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对口支援工作,不但要争取项目资金和设备,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一批干部,切实加强我区国土资源系统业务建设、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改革,推进创新。继续把管理创新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主线,摆在首要和核心位置来抓。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摆脱传统思维模式,转变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运用新理论、新观念指导工作实践。要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用改革创新精神审视自身思想和工作,处理好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要按照新的“三定”方案,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重点是如何挖存量、扩增量,保障重点需求,解决重点项目用地问题;如何加快审批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及时为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建设的问题;如何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和粗放浪费资源的现象,依法依规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等等,进行大胆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措施,以难点问题的突破来提升资源保障水平。
(二)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国土资源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出台的文件、签订的合同文本都要经过合法性审查。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防止重大事项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必须严格执行社会公示或者听证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
(三)加强建设,提高素质。认真贯彻中央、区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增强干部的爱岗敬业意识。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执行力。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要改进干部的选拔、任用、交流机制,对重要岗位实行轮岗。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建立效能优先、实绩为重的评价机制,使善谋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为有位。要积极与地方沟通,解决好基层干部实际问题。有条件的乡(镇),可以探索成立国土资源所,建立土地协管员制度,并把国土资源所建成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坚强阵地。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国土资源系统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树立部门的良好形象,再创新的业绩。
(四)严格自律,廉洁从政。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已成为当前全党反腐败工作的重点领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是全区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部门。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放到国土资源工作全局中研究部署,切实抓紧抓好。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规征地拆迁,以及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土地、矿业权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土地审批、供应、使用和矿业权管理的综合监管平台。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律意识,有效预防国土资源管理中可能发生的违纪问题,努力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国土资源干部队伍。
(五)狠抓落实,务求实效。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资源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全部精力放在事业上,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上,认真抓好工作落实。要强化措施、明确责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解决,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高度重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帮助解决困难,自觉维护群众利益。扎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强化绩效考核,实施问责追究,对重点工作要组织专门力量抓推进,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同志们,新的一年,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区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主动的作为,勇于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扎实工作的作风,把规范管理、主动服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春节、藏历新年就要到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给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国土资源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拜个早年,祝愿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扎西德勒!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