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组织机构 办事服务 政务公开(双公示)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藏自然资发〔2025〕19号
分享到:
索引号 : 000014349/2025-01680 是否有效
发布机构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成文日期 2025-09-24 12:41
发文字号 藏自然资发〔2025〕19号 主题分类


各地(市)自然资源局:

自然资源厅研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2025427

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指导意见

(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推进全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图斑变更核查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3547号)等政策文件,以及《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1部分:通则》(TD/T 1070.1-2022《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规范》(TD/T 1092-2024)等法规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适用条件

原则上采用自然恢复方式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以下简称“矿山”)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属于自然资源部认定的历史遗留废弃无主矿山,治理修复责任主体为地方政府

(二)现状地形地貌景观较完整,现状地形地貌与周边基本协调。

(三)现状地质结构较稳定,无地质安全隐患;或局部存在地质安全隐患但无直接威胁对象。

(四)无重金属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会对周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

(五)地理位置较偏远,远离城镇、农牧民聚居区、主要交通干线等,对周边景观影响较轻微,无明显视觉污染。

(六)矿山植被已基本恢复,或自然恢复趋势明显;或当前水土条件下具备自然恢复潜力;或矿山水土条件欠缺,水土、气候交通条件不满足植树种草生态修复需求;或植树种草措施也难以实现修复效果;或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生态修复与生态效益不匹配,如矿山地理位置偏远、位于人迹罕至地区等。

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对象可以为矿山部分或全部区域。

经评估、复核认为不能实现自然恢复的矿山,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人工辅助措施后,再次开展自然恢复评估认定工作。

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内,处于珍野生动物栖息地内或迁徙廊道上,不宜过多人为干扰,工程修复会造成二次破坏的,在满足以上条件下,也可实施自然恢复

、实施程序

(一)组织申报。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已达到自然恢复标准的,或者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矿山,由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具备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调查并编制《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调查评估报告参考大纲见附件1),逐矿填写《西藏自治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基本情况表》(参考样式见附件2),汇总后将拟自然恢复矿山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二)评估认定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水利、林草、土壤等相关行业专家对自然恢复矿山进行现场评估论证并对每个矿山出具评估论证意见。由县级人民政府对符合认定标准的自然恢复矿山出具认定结果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汇总后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附件3)。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生态修复、生态环境、水利、林草、土壤等相关行业专家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的自然恢复矿山及相关资料进行复核,并出具复核认定意见。

(三)佐证材料整理。一是收集并整理涉及矿山的专家评估意见、县级政府认定结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复核意见,以jpgpdf格式存储;二是收集整理影像空间分辨率优于1米的图斑遥感影像图、现场照片或现场视频等材料。针对每个损毁区域现场照片应包括远景照片2张和近景照片4张,照片应包含站立点坐标、方位角、地名等信息。

(四)在线填报数据。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技术要求,负责在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核查系统图斑填报各信息字段,上传佐证材料,并确保数据和材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和规范。

(五)分级开展审核。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重点对其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负责对各地(市)、县(区、市)上报数据结果进行复核。审核以“一上一下”方式进行,对不符合要求的矿山予以退回;对退回的矿山,相关县(区、市)可以进一步完善填报信息和佐证材料等,符合要求的在下一年度变更核查时按程序填报;对符合要求的矿山,上报自然资源部组织技术审核。

(六)线下汇交数据成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根据自然资源部最终核定通过的数据成果,向自然资源部报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变更核查结果确认函,并附核定台账和矢量数据。

(七)数据库更新与图斑销号。变更核查工作完成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利用最终核查结果,更新全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数据库,完成自然恢复矿山销号工作,同时应确保自然资源部、自治区存量任务台账的一致性。

三、管控要求

(一)现场管理。对自然恢复区域实施通行阻隔,有必要的应当实施围栏封禁等,限制人类、车辆等的随意进出;落实管禁措施,禁止挖砂采石等损坏土地与影响生态自然恢复的行为;设立自然恢复标识牌,明确管制区域与要求;根据矿山实际,对有促进自然恢复基础需求的,应当以不造成二次影响破坏为原则,实施必要的水土保持、清危除险、局部地貌修整、土壤改良等措施。

(二)周期评估。根据矿山所在地生态的自然恢复力实际,同时参考林草类项目监测评估周期,以35年为一个监测评估周期,选取生态效果较佳的季节(89月),开展植被覆盖度对比监测与效果评估,监测评估工作不得少于两个周期。效果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矿山自然恢复后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植被生长状况及趋势、岩土裸露面积与自然恢复区面积比例明显减小等。对情况发生变化、经评估后确实需要人工修复且条件具备的,可以立项开展人工辅助或者生态重建修复工作。

具体管控要求,应当根据矿山实际,在申报自然恢复的调查评估报告中予以明确,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并保障工作经费。

四、其他规定

对于不属于自然资源部认定的,确实属于政府治理恢复主体责任的矿山,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出具责任确认书后,参照本意见,申报自然恢复认定,申报程序暂时参照实施程序(一)(二)(三)(五)(六)开展。

附件1.XXX县(区、市)XXX废弃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调

查评估报告参考大纲

2.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基本情况表

3.XXX地(市)自然恢复矿山统计表

附件1

XXX县(区、市)XXX废弃矿山生态自然

恢复调查评估报告参考大纲

一、前言

项目背景、任务由来、目的任务、工作依据、以往工作程度、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手段(实地调查、测绘、遥感、采样、分析检测等)、工作过程、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二、矿山基本情况

矿山的地理位置和坐标、交通条件、勘查开采历史、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形成原因、图斑编号、损毁范围和面积、土地利用现状(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影像资料)等。

三、评估区范围

拟自然恢复的范围和面积、评估区范围和面积等。

四、自然资源概况

区域地质背景、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土壤特征、植被特征、生物多样性、人类工程活动、社会经济概况。

五、矿山生态现状

拟采取自然恢复矿山,详细描述矿山生态现状情况、突出生态问题。重点叙述:治理责任主体;现状地质安全隐患及威胁对象;有无重金属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是否会对周边水土环境造成污染;有无明显视觉污染;是否具备自然恢复的水土环境;周边植被生长情况;自然恢复趋势情况;是否能够依靠自身生态系统调节逐步得到恢复或通过加强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附责任主体认定、土壤和水样取样及分析、图表、影像等必要资料)。

自然恢复认定矿山,详细描述矿山生态现状情况、突出生态问题。重点叙述:参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土地利用现状是否已变更为耕地、林地或草地;矿区自然绿化面积(含水域面积);与周边环境协调性;有无地质安全隐患及直接威胁对象;有无水土污染;有无视觉污染(附图表、影像等必要资料)。

六、已实施修复治理工程

已实施的修复治理工程资料收集描述、工程现状及照片、工作量、经费投入、效果评价等。

七、自然恢复可行性评价

根据矿山概况、生态现状、周边环境、土地利用现状等,结合自然恢复矿山适用条件及已自然恢复矿山认定标准,对矿山生态自然恢复可行性、是否符合自然恢复条件或达到自然恢复认定标准等进行评价,提出评价结论。

、管控措施

调查评价已采取的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根据现场实际和促进自然恢复的基础需求,研究提出下一步的具体管控要求与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

、结论与建议

根据自然恢复评价结果,提出矿山已经自然恢复或建议以自然恢复的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的结论。

结合矿山生态现状,提出必要的建议或意见。

附件:1.图斑坐标一览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自然恢复范围坐标一览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3.评估区范围坐标一览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矿山土地利用现状图(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盖

章)

5.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

6.自然恢复区遥感影像图(不同时期和阶段)

7.矿山总平面图(矿山自然概况、生态现状、自然恢

复范围、评估区范围)

8.管控措施部署图

9.分析测试检测等资料

10.其它必要的附件

附件2

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基本情况表

(拟自然恢复矿山)

废弃矿山名称


所在位置


图斑编号


拐点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逐一填写

损毁面积公顷


图斑面积公顷


现状地类及面积公顷


三调地类及面积公顷


采用自然恢复矿山现状条件

治理责任主体


地质安全隐患


重金属污染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分布


视觉污染


是否具备自然恢复的水土环境及自然恢复趋势,是否能够依靠自身生态系统调节逐步得到恢复或通过加强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


自然恢复现状及周边环境现状照片、影像资料


各单位意见

调查评估机构申请意见

                 

             (公章)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报意见

                 

             (公章)

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实意见

                 

             (公章)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核查意见

(公章)

备注


填写说明:

1. 此表根据自然恢复调查评估结果填写,用于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申请

2. 废弃矿山名称:填写废弃矿山名称。

3. 所在位置废弃矿山所在行政区位置。

4. 图斑编号: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编号。

5. 拐点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填写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范围圈定的拐点坐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6. 损毁面积:填写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损毁面积。

7. 图斑面积:填写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面积。

8. 现状地类及面积:根据现状调查,填写现状实际地类及面积,按照三调地类类型填写

9. 三调地类及面积:根据三调地类调查数据,填写三调地类及面积

10. 治理责任主体:矿山应属于自然资源部认定的历史遗留废弃无主矿山,填写矿山所在县级人民政府。

11. 地质安全隐患:填写实际调查矿山存在的地质安全隐患。

12. 重金属污染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分布:填写实际调查矿山存在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分布情况。

13. 视觉污染:根据实际调查,填写矿山有无视觉污染及其具体类型。

14. 是否具备自然恢复的水土环境及自然恢复趋势,是否能够依靠自身生态系统调节逐步得到恢复或通过加强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根据调查评估结论填写。

15. 自然恢复现状及周边环境现状照片、影像资料:填写实际调查过程中拍摄的矿山生态自然恢复现状及周边环境现状照片、影像资料

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基本情况表

(已自然恢复矿山

废弃矿山名称


所在位置


图斑编号


拐点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逐一填写

损毁面积公顷


图斑面积公顷


现状地类及面积公顷


自然恢复矿山认定条件

土地现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最新国土变更调查确定的土地现状


自然恢复现状

自然绿化面积含水域面积占损毁面积百分比%


与周边环境协调性


是否存在视觉污染


是否存在地质安全隐患


是否存在水土污染


调查报告、专家论证意见、影像资料等


各单位意见

调查评估机构申请意见

                 

             (公章)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申报意见

                 

             (公章)

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核实意见

                 

             (公章)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核查意见

             

              (公章)

备注


填写说明:

1. 此表根据自然恢复调查评估结果填写,用于矿山生态自然恢复认定申请

2. 废弃矿山名称:填写废弃矿山名称。

3. 所在位置废弃矿山所在行政区位置。

4. 图斑编号: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编号。

5. 拐点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填写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范围圈定的拐点坐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6. 损毁面积:填写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损毁面积。

7. 图斑面积:填写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面积。

8. 现状地类及面积:根据现状调查,填写现状实际地类及面积,按照三调地类类型填写

9. 土地现状:填写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最新国土变更调查确定的土地现状地类及面积

10. 自然恢复现状:根据实际调查,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最新国土变更调查确定的土地现状地类及面积,明确自然绿化面积(含水域面积)占损毁面积百分比(%)、与周边环境协调性、是否存在视觉污染、是否存在地质安全隐患、是否存在水土污染等。


附件3

XXX地(市)自然恢复矿山统计表

序号

矿山

名称

位置

图斑

编号

图斑面积(公顷)

申报类别

自然恢复面积

(公顷)

自然恢复

拐点坐标

(逐一填写)

申报单位

备注

拟自然恢复

已自然恢复



































































填写说明:

自然恢复拐点坐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